1. 首页 > 产品中心

寻宝祖国聚宝盆 不留伤痕留绿色

  近日,青海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联合青海省矿产开发学会,开展“践行‘两山’理念,书写绿色答卷”绿色矿山万里行采访活动。探矿山、访企业……记者一路追问,一路感悟,了解青海如何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及生态修复工作,如何协调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核心问题。今起,本网将推出系列报道,通过一线案例展现绿色矿山建设如何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从“概念图”走向“实景图”。

  那么聚宝盆里都有哪些宝呢?仅从矿产资源的角度来讲,目前,柴达木盆地内已探明的10种盐湖矿产中,钾盐、镁盐、锶矿资源雄踞全国首位,锂盐、石盐、芒硝和溴矿资源位列全国第二,硼矿资源居全国第三,天然碱、石膏和碘矿资源居全国第四。

  除了丰富的矿产资源,这里太阳能、风能潜力巨大,现已建成风电、光伏、光热电站等新能源产业集群,成为绿色能源发展的前沿阵地。同时,“火星营地”“天空之镜”“水上雅丹”等特色科考旅游打卡地的打造,也成为了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聚宝盆,绝非虚名。那么,要想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前提是得发现资源,了解资源。说到这儿,就必须提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察院(以下简称柴达木地勘院)了,这是青海省组建最早的综合性地勘单位,也是一直扎根柴达木盆地的全国唯一的盐湖资源勘查专业队。

  南昆仑,北祁连,山下瀚海八百里,八百里瀚海无人烟,风沙常见而雨水稀缺,看似贫瘠实则不凡。诸如肯德可克大型铁矿、卡尔却卡大型铜多金属矿、茫崖超大型石棉矿、锡铁山大型铅锌矿、纳赤台玉石矿、四角羊大型铅锌矿等矿产资源的勘查,都得归功于柴达木地勘院,建院七十年来,先后发现各类矿产地300余处。

  地质勘查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产业链的源头,在实际在做的工作中,必须正确地处理好地质找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因此,绿色勘查是地质勘查的题中应有之义。

  “全面实施绿色勘查,是绿色发展理念在地质勘查领域的具体实践,是新形势新要求下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重要方法,更是推动地质勘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柴达木地勘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许光表示,尤为明显的是,近年来绿色勘查已从理念要求转化为地勘队的行动自觉,“现在大家在野外勘查时,哪怕一片纸张、一个塑料袋,都不会随便乱扔,会回收统一处理。”许光从细节处着眼介绍。

  柴达木地勘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贾建团介绍,绿色勘查理念提出以来,柴达木地勘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较早出台了相关规章制度,及时推行绿色勘查常态化长效化,展现青海地勘人的担当作为。“从立项设计到施工准备,从野外施工到结束验收再到后期监测,绿色勘查是硬要求,贯穿项目生命周期始终。”贾建团举例介绍,科学技术创新层面,目前,地勘队综合运用一基多孔等多种先进的绿色勘查技术、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

  此外,地勘队伍注重为牧民群众创造实际利益和发展机会,项目组在进场后,不仅按照承诺治理恢复了草场,在足额支付山林补偿费的基础上,按照“施工一方、便民一方”的理念,主动帮助当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与牧民群众建立和谐融洽的相处关系。

  “十四五”以来,柴达木地勘院累计投入绿色勘查经费2123万元,回填探槽14万m3,回填采坑2.3万m3,平整渣堆7.6万m3,修复机台117个,修复道路154km,恢复植被544亩。聚焦地勘绿色勘查管理,集中开展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完成温泉水库片区、德令哈片区等9个勘查区以往重型的恢复治理工作,解决以往地勘工作中的遗留问题。

  同时,对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455处、茫崖市250处历史遗留矿山进行了核查,对祁连山南麓大柴旦片区23处图斑、德令哈片区19处图斑、天峻片区14处图斑进行了核查,编制恢复治理方案16份,为祁连山南麓生态修复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放眼历史长河,七十年来,柴达木地勘院完成地质找矿和科研成果600余项,提交大型、特大型矿床20余处,荣获全国地质勘査“功勋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国土资源系统“功勋集体”、首届中国“百强地质队”、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先进单位”等国家、省部和厅局级荣誉百余项。

  如今,在“两山”理念的引领下,这支长期奋战在青藏高原的地勘队伍依旧向着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广空间迈进。当钻头如绣花针般精准探入,小心翼翼绕开草甸的“神经”与冻土的“脉搏”;当撤离时,地勘人像大地医生般细心缝合地球“皮肤”,留下最小痕迹,静待绿意愈合……祖国聚宝盆美丽且富饶便近在眼前。

  金秋九月,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峰堆乡下帐房村的马铃薯田里,村民们正忙着分拣、装袋、搬运,泥土的芬芳与丰收的欢笑声交织,勾勒出一幅热火朝天的丰收图景。村民魏贵萍一边干活一边感叹:“今年的‘红蛋蛋’洋芋产量可真不错!现在每天来地里干活能挣100元,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真是方便!” 马铃薯丰收正当时。…

  人民网西宁9月22日电 (记者杨启红)9月21日,2025首届青海数据要素生态大会在西宁市召开。本次大会以“数聚青海,链通丝路”为主题,汇聚政府领导、院士专家、企业代表等数百人,一同探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产业生态构建及青海数字化的经济创新发展路径。…

  人民网西宁9月22日电 (记者杨启红)近日,以“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2025年农民丰收节暨优良畜种展示活动举行,旨在展示海北农牧业发展取得的新成就、新成果。据悉,近年来,海北州进一步聚焦生态农牧业提质升级,在有机认证、国际认证、品牌建设、贸易出口等多个领域精准发力,成效显著,实现了绿色有机农牧业发展的全方位、多层次突破。…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上一篇: 战略金属博物馆 揭开稀有战略金属的神秘面纱——硼 下一篇: 磷矿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关注收藏好!(2025930)